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大多数人间狂犬病病例是由于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所致,少数是由被抓挠或伤口、粘膜被污染所致。狂犬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病程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的,病死率几乎为100%。
二、哪些动物可以传播狂犬病?
1.高风险动物:狗、猫、野生/流浪的食肉哺乳动物,如狼、狐狸、獾、蝙蝠等,被这类动物咬伤后,需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2.低风险动物:牛、羊、马、猪等家畜,兔类(兔形目)和鼠类(啮齿目)。
3.无风险动物:非哺乳动物,如禽类、冷血动物、昆虫等。
三、狂犬病的潜伏期是多长?
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1-3个月,短于15天,超过1年以上者均为罕见,潜伏期在一年以内的可占到总病例的99%以上。
四、狂犬病暴露分级及免疫预防处置:
五、暴露后伤口怎样处理?
1.人被动物咬伤后,应前往就近的犬伤门诊(具体犬伤门诊信息见附表)进行规范化处置。应立即清洗伤口,用肥皂水或清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
2.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以利伤口排毒,如伤及头面部,或伤口大且深,伤及大血管需要缝合包扎时,应以不妨碍引流,保证充分冲洗和消毒为前提,做抗血清处理后即可缝合。
3.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它感染。
4.对暴露严重者在接种疫苗的同时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六、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有几种?
1.“5针法”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5剂(儿童用量相同)。
2.“2-1-1”程序:狂犬疫苗使用方法:第0天接种2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4剂。
七、被咬伤后都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吗?
1.如果没有狂犬病疫苗接种史,应立即免疫接种。
2.如果已经全程接种过狂犬病疫苗,3个月内(按照最后一针时间计算)不需要再接种疫苗。
3.3个月及以上者,还需加强接种2针。
4.接种疫苗过程中又受伤,只需处理伤口,完成剩余针次接种即可。
八、养犬该承担哪些责任?
根据《宝鸡市养犬管理条例》,养犬人发现饲养的犬只疑似感染狂犬病或者其他严重人畜共患传染性疫病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农业农村部门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发生狂犬病疫情时,市、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疫情划定疫点、疫区,并依法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养犬人应当无条件予以配合。
犬只伤害他人的,养犬人应当立即将受害人送至医疗机构诊治,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饲养犬只,若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或放任犬只恐吓、驱使犬只伤害他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