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冰啤、西瓜、小龙虾
小伙伴们有没有很期待?
温馨提醒大家
大快朵颐之时
还要小心食源性疾病!
认识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发的中毒或感染性疾病。
夏季来临,气温的升高为细菌增殖创造了适宜条件,食品的腐败变质速度加快,更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
警惕“幕后黑手”
按致病因素分类,包括化学性的(农药、亚硝酸盐、真菌毒素等)、生物性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有毒动植物的(霉变甘蔗、河豚鱼、毒蘑菇等)。而多数的食源性疾病是由于吃了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物所致。
预防食源性疾病
1.保持清洁,勤洗手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生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注意洗手。保持厨具卫生,如冰箱、刀具、案板的清洁,抹布要经常清洗消毒,切莫成为厨房的污染源。
2.生熟分开,不混用
厨房的刀具、器皿、砧板要生熟分开。尤其是加工生鲜海产品和生肉类食品后,务必将砧板洗净晾干,以免污染其它食物。
3. 烧熟煮透,彻底加热
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烹饪后再食用,不喝生水。对于海鲜和肉类等,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或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
冰箱里存放的剩菜、剩饭不宜储存太久,超过24小时就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一般煮沸3-5分钟后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