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传染性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快乐过暑假,健康不放假。如何科学预防水痘,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醒如下:
1. 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2-10岁的儿童,临床特征是全身同时出现斑疹、丘疹、水泡、结痂,被称为“四世同堂”现象。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患水痘极少见,但可反复发生带状疱疹。
![11.png 11.png](/ueditor/asp/upload/image/20230707/16887239982804197.png)
患有水痘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和空气传播(比如咳嗽或喷嚏),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水痘患者(比如疱疹的疱液)或水痘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比如衣物、毛巾、床单)进行传播。水痘的传染性极强,
自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或流行。
![12.png 12.png](/ueditor/asp/upload/image/20230707/16887240328889250.png)
儿童发病的首发症状通常是出现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然后延及面部和四肢,可有低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皮疹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疱疹壁薄易破,疱疹液先为透明,很快变浑浊。疱疹周围有红晕,常伴瘙痒,呈向心性分布。
![13.png 13.png](/ueditor/asp/upload/image/20230707/16887240561363065.png)
成人也是水痘的易感人群,在水痘的流行中难以幸免且不容忽视。
倘若小时候感染过水痘则能获得持久性免疫。但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会潜伏在人体感觉神经节中,当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开始重新活动,沿身体一侧体表神经分布的区域出现呈带状分布的、成簇的疱疹,伴有剧烈疼痛,这就是我们说的“带状疱疹”。
![1·4.png 1·4.png](/ueditor/asp/upload/image/20230707/16887240723748334.png)
(1)注意消毒隔离。一旦发现水痘,须尽快隔离,隔离治疗至疱疹全部结为干痂。期间,患者的衣物、被褥、洗漱用品等都要实施暴晒或煮沸等消毒处理,也可使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至少半小时,然后常规清洗。
(2)发热护理。体温>39℃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可酌情予退热药物降温,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酒精擦拭,避免使用激素。注意保持室内适宜温度18-20℃,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 皮肤护理。从出疹期到结痂前不宜洗澡。水泡破溃处避免沾水,皮肤瘙痒难忍时可适当予炉甘石洗剂涂擦。水痘可自行结痂脱落,切勿搔抓抠皮,避免留疤。注意保持床单清洁,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手揉眼睛引起病毒性角膜炎。
(4)饮食护理。可进食软、烂、易吸收、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禁食生冷、海鲜、酸辣食物,禁烟酒。
预防孩子得水痘,除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接种水痘疫苗很关键!!!
按照《陕西省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指导意见》开展水痘疫苗常规接种。在履行“知情、同意、自费、自愿”的原则下推荐适龄儿童开展2剂次水痘疫苗免疫程序:
①首针接种在满12月龄起进行,第二剂接种最好间隔1年,最少不少于3个月,应在3岁入托前完成。
②3周岁以上儿童,如果已经有一剂接种史,择期接种第二剂,至少与第一剂间隔3个月以上。
![15.png 15.png](/ueditor/asp/upload/image/20230707/16887240989093596.png)
应急接种方式:接触水痘感染者5天内进行水痘疫苗接种,可起到一定的阻止水痘病毒的发生或减轻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的作用。
注意:学生和托幼儿童一旦感染水痘,应停止入校,做好居家隔离治疗;多孩家庭的其他小孩,如未完成2剂次疫苗接种,应尽快进行应急接种,同时做好家庭隔离、消毒等预防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