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可治疗的常见慢性疾病,主要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可进一步发展为呼吸衰竭和(或)肺心病。相关研究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3.7%,估算患者近1亿人。
1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症状
(1)慢性咳嗽。咳嗽为慢阻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部分病例有各种明显的气流受限症状不伴咳嗽。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稠或稀薄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伴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作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由于个体差异,部分人可耐受。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有喘息和胸闷现象,胸部紧闷感通常在劳作后发生。
(5)全身性症状。在较重患者中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伴咳血痰或咯血等症状。
(1)戒烟。吸烟是导致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不但本人不要吸烟,而且家中其他成员也应戒烟,保持居住的环境空气清新,远离二手烟危害。
(2)减少室内空气污染。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火做饭、在室内生炉火取暖,减少室内有害气体产生,日常室内勤开窗多通风。
(3)警惕厨房油烟。注意厨房通风,做饭时先打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做饭结束后至少等10分钟后关油烟机或排气扇,以最大程度排出厨房内油烟。烹饪时尽量减少油炸、烧烤、爆炒等易产生油烟的烹饪方式。
(4)重点人群加强防范。从事化工、油漆、水泥粉尘、采石和采矿等工作者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期间佩戴防尘口罩或面具,减少粉尘等有害颗粒物吸入。
(5)老年人积极接种疫苗。老年人身体免疫力低下,是呼吸道疾病的易感人群,可积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呼吸道疾病发生的风险。
(6)做好个人防护。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常通风、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尽量减少或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应积极治疗。
(7)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呼吸功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游泳、打太极拳、慢跑、爬山等。日常可通过唱歌、吹口哨、吹笛子、吹气球等进行肺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