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市疾控字〔2023〕65号
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新区公共卫生中心:
为客观了解全市死因监测漏报情况,准确评估全市人群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等指标,为健康宝鸡建设提供重要信息支撑,根据《健康宝鸡行动(2020—2030年)》及《宝鸡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2017—2025年)》规定,计划于2023年4-6月开展全市死因监测漏报调查工作,现制订《2023年宝鸡市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见附件),请结合实际,精心组织,规范实施,按期完成专项调查任务。
附件:2023年宝鸡市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
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4月18日
附件
2023年宝鸡市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
居民死亡资料是反映一个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资料之一,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规范开展居民死因监测漏报调查工作,客观评估全市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以获得相对准确的人群死因相关数据信息,特制定《2023年宝鸡市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了解宝鸡市2022年度死因监测漏报情况。
(二)获取完整的死因监测数据,为科学计算人均期望寿命提供依据。
(三)查找死因监测漏报原因,针对性改进死因监测工作。
二、调查范围
各县区所有镇(街道)按照粗死亡率水平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分成高、中、低三层,每层镇(街道)数量基本相同,每层随机抽取一个镇(街道),每个县区共计3个镇(街道)作为调查地区,调查地区内所有家庭均为调查家庭。2023年4月14日前,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共同完成抽样,各县区调查点名单见附表1。
为保证调查人群的代表性,随机抽取到的镇(街道)尽量不要替换,如因特殊情况确实需要替换,同样应随机抽取,尽量避免调查人群均位于工作质量较好(或较差)的镇(街道)。
三、调查覆盖时间、人群和内容
(一)覆盖时间和人群
本次调查的覆盖对象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所有常住人口死亡信息。凡是在调查地区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均为常住人口。
(二)调查内容
1. 调查地区人口信息。各县区被抽到的镇(街道)2021-2022年分年龄组、分性别年末人口数。
2. 调查地区死亡名单。通过村(居委会)、殡葬部门、户籍管理部门等多个途径,调查发生在调查地区的所有死亡者名单,调查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死亡日期、死亡年龄、死亡地点、死亡原因等。
3. 死亡漏报核查。各县区对照死亡名单,在死因系统中逐一核查每例死亡病例是否网报,确定漏报病例。
4. 漏报率计算。各县区整理辖区分年龄组死亡漏报率。
四、调查方法与步骤
(一)人口信息收集
1. 村编码维护
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录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漏报管理”模块进行调查镇/街道的村/居委会编码维护工作,将所有村/居委会编号后维护在系统内,以便于下一步工作开展。
2. 人口资料的收集
(1)2023年5月5日前,各县区疾控中心收集填报抽样镇(街道)2021-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数(附表2)。
(2)登陆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漏报管理”模块,下载并打印空白常住人口资料调查表,填写调查村/居委会2021-2022年年末分性别常住人口数和出生人数(附表3)。
3. 录入常住人口资料调查表
按要求收集完整人口资料后,将人口资料(附表3)录入漏报调查系统,以便于下一步对死亡名单是否完整进行初步判定。
(二)摸清死亡本底
1. 第一阶段:以村(居委会)为单元收集死亡名单
(1)打印空白死亡名单表格
登陆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漏报管理”模块,下载并打印空白死亡名单表格(附表4),表格包括如下变量:编号、死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死亡年龄(周岁)、死亡日期、家属联系电话、死亡原因(根本死因)。
(2)开展死亡摸底。调查员在村长(居委会主任)、村医(社区医生)或者其他村(居委会)干部等的协助下,召集各村民小组(居民楼)负责人,以村民小组(居民楼)为单元发放空白的死亡名单表格(附表4),由各村民小组(居民楼)负责人根据户主信息,对每户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的死亡情况进行逐一回忆、填写。户主信息可来自于户籍管理部门或新农合资料。
(3)汇总死亡名单。调查员负责收集、汇总各村民小组(居民楼)填写的死亡汇总表,最后整理形成全村(居委会)的死亡汇总表(附表5)。
(4)本阶段完成时限:2023年5月26日前。
2. 第二阶段:以镇(街道)为单元收集死亡信息
(1)汇总死亡名单。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总各村(居委会)的死亡登记表,形成各镇(街道)的死亡名单,同时与辖区公安、民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部门提供的同时段涉及本镇(街道)的死亡资料进行全面的核对、补漏,最后形成调查镇(街道)的死亡名单表格(附表4),并加盖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位公章。
(2)录入死亡名单。收集完整的死亡名单后,调查员将其录入漏报调查系统,系统会根据调查地区人口数计算出粗死亡率。
(3)死亡名单完整性核查。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附表4分村(居委会)整理形成镇(街道)死亡汇总表(附表5)。原则上,对摸底死亡率低于6.5‰的村(居委会),需要进一步核对死亡名单,重新补充调查,尽可能搜索到全部死亡病例,直至摸底死亡率达到6.5‰以上。
(4)本阶段完成时限:2023年6月2日前。
3. 第三阶段:以县区为单元收集死亡信息
(1)死亡名单完整性核查。县区疾控中心根据镇(街道)死亡汇总表整理形成县区死亡汇总表(附表5)。原则上,对摸底死亡率低于6.5‰的镇(街道),需要进一步核对死亡名单,重新补充调查,尽可能搜索到全部死亡病例,直至摸底死亡率达到6.5‰以上。
(2)死亡名单的对比和入户调查名单的确定
依据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死亡日期、住址等变量,对录入的死亡名单与监测系统常规报告的死亡名单进行比对。经过系统自动比对和人工核对后完全匹配的标记为未漏报,未匹配上的个案形成入户调查名单。
(3)入户调查
①打印调查表格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漏报调查系统上,将入户调查死亡名单分村/居委会下载打印,形成调查表格(附表6),打印出来的调查表格除之前收集的信息外,新增了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死亡地点、生前最高诊断单位、生前最高诊断依据、调查结局等信息。
②入户调查
各村/居委会调查员利用打印出的调查表格进行入户调查,补充完成调查表格的填写。之前已有的信息,如在现场调查中发现有误,应立即进行修改。在现场询问中如发现遗漏的死亡案例,必须补充。
③死亡信息的录入、审核和死因编码
填写完成的调查表格信息,应及时录入到漏报调查系统。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指定专人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审核,并对死因进行编码。
(4)漏报的核实和确定
完成录入数据的审核后,将再次对调查病例进行漏报核实。通过与常规报告系统的病例进行自动比对,县区疾控中心对照附表4镇(街道)死亡名单表格,在死因系统中逐一核查每例死亡者是否网报,并记录网报日期,未网报则画“×”,注明漏报原因,填写完成死亡漏报核查登记表(附表7)。
(5)漏报率计算。县区疾控中心根据附表7分年龄组整理辖区死亡漏报率,填写完成死亡漏报率计算表(附表8)。
(6)本阶段完成时限:2023年6月23日前。
4. 第四阶段:汇总全市死亡信息
(1)漏报率计算。市疾控中心根据各县区分年龄组死亡漏报率,汇总形成全市分年龄组死亡漏报率,填写附表8。
(2)调查资料留存。各村(居委会)将附表4电子版及纸质版上报至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备查;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附表4电子版及加盖公章的纸质版上报至各县区疾控中心,备查;各县区疾控中心将附表2、附表3、附表4、附表5、附表6、附表7、附表8电子版及加盖公章的纸质版上报至市疾控中心,备查。
(3)本阶段完成时限:2023年6月30日前。
五、质量控制
各县区应严格按照工作方案严密组织,通过强化培训、加强部门协调、现场督导等方法确保调查质量。质量控制应贯穿整个调查过程,包括方案设计、调查准备、现场调查、资料整理、汇总分析等阶段。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县区要统筹安排,成立专项调查组与质量控制组,明确任务,有序规范推进调查工作。同时要加强与辖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联络,及时获取死亡相关信息,确保辖区死亡信息完整、准确。
(二)做好宣传动员。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作用,积极宣传此次调查工作的意义,力争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三)开展专业培训。严格按照调查方案开展系统培训,明确调查步骤、方法内容和完成时限,按照统一要求开展现场调查,注意询问方式与技巧。
(四)确保信息真实。调查员要从村(居委会)、殡葬、户籍管理、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新农合等部门多渠道获取死亡信息,保证死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严格禁止从死因数据库直接获取死亡名单。各县区在判断死亡个案是否漏报时,要认真与死因系统报告信息核对,采取多变量相互核对方式,尽量减少人为误差。市疾控中心将对死亡名单的来源进行抽查,发现直接从死因系统中获取名单者,将全市通报批评并反馈当地卫生健康局,并要求重新开展调查。
(五)强化督导。各县区疾控中心要抽调专人,全程开展调查工作质量控制和督导,确保调查工作高质量开展。市疾控中心将抽调专人负责调查工作的质控,适时对县区现场调查工作进行抽查和督导,各县区调查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及效率,将纳入慢性病防制年终考核。
附表:1. 调查地区名单
2. 常住人口资料调查表(分年龄段)
3. 常住人口资料调查表(分村/居委会)
4. 死亡名单表格
5. 死亡汇总表
6. 现场调查表格
7. 死亡漏报核查登记表
8. 死亡漏报率计算表
附表1 调查点名单
县 区 | 调查点名称 |
渭滨区 | 金陵街道、石鼓镇、经二路街道 |
金台区 | 蟠龙镇、群众路街道、东风路街道 |
陈仓区 | 拓石镇、东关街道、慕仪镇 |
高新区 | 磻溪镇、天王镇、八鱼镇 |
凤翔区 | 横水镇、范家寨镇、田家庄镇 |
岐山县 | 京当镇、益店镇、凤鸣镇 |
扶风县 | 午井镇、天度镇、城关街道 |
眉 县 | 首善街道、齐镇、汤峪镇 |
陇 县 | 东风镇、天成镇、八渡镇 |
千阳县 | 崔家头镇、水沟镇、城关镇 |
麟游县 | 常丰镇、崔木镇、两亭镇 |
凤 县 | 凤州镇、唐藏镇、红花铺镇 |
太白县 | 鹦鸽镇、黄柏塬镇、太白河镇 |
合 计 | 39个 |
附表2 常住人口资料调查表(分年龄段)
填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公章)
镇/街道 | 年龄组(岁) | 2021年年末人口 | 2022年年末人口 |
男性 | 女性 | 男性 | 女性 |
| 0 |
|
|
|
|
1-4 |
|
|
|
|
5-9 |
|
|
|
|
10-14 |
|
|
|
|
15-19 |
|
|
|
|
20-24 |
|
|
|
|
25-29 |
|
|
|
|
30-34 |
|
|
|
|
35-39 |
|
|
|
|
40-44 |
|
|
|
|
45-49 |
|
|
|
|
50-54 |
|
|
|
|
55-59 |
|
|
|
|
60-64 |
|
|
|
|
65-69 |
|
|
|
|
70-74 |
|
|
|
|
75-79 |
|
|
|
|
80-84 |
|
|
|
|
85及以上 |
|
|
|
|
合计 |
|
|
|
|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附表3 常住人口资料调查表(分村/居委会)
宝鸡市________县/区 填报单位:__________(单位公章)
镇/街道 | 村/居委会 | 2021年年末人口 | 2022年年末人口 |
男性 | 女性 | 男性 | 女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调查地区年内出生数 |
|
|
|
|
|
填表人:________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附表4 死亡名单表格
宝鸡市____县/区____镇/街道____村/居委会 填报单位:__________(单位公章)
编号 | 死者姓名 | 性别 | 身份证号码 | 死亡 年龄 | 死亡 日期 | 家属联系电话 | 死亡原因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页
填表人:________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附表5 死亡汇总表
填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公章)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附表6 现场调查表格
编号 | 死者姓名 | 性别 1男 2女 | 死亡年龄(周岁) | 死亡日期 | 家属联系电话 | 死亡原因(根本死因) | 身份证号码 | 婚姻状况 | 文化程度 | 职业 | 死亡地点 | 生前最高诊断单位 | 生前最高诊断依据 | 调查 结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宝鸡市________县/区________镇/街道________村/居委会 填报单位:__________(单位公章)
填表人:________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婚姻状况:1 未婚 2 已婚 3 丧偶 4 离婚 9 不详
文化程度:1 文盲或半文盲 2 小学 3 中学 4 大学及以上 9 不详
职业:1 公务员 2 专业技术人员 3 职员 4 企业管理者 5 工人 6 农民 7 学生 8 个体经营者 9 无业人员 10 离退休人员 11 其他
死亡地点:1 医院 2 家中 3 赴医院途中 4 外地 5 其它 9 不详
生前最高诊断单位:1 省级 2 地区级 3 县区级 4 卫生院 5 村卫生室 6 未就诊 7 其他及私人诊所 9 不详
生前最高诊断依据:1 尸检 2 病理 3 手术 4 临床+理化 5 临床 6 死后推断 9 不详
调查结局:1 未死亡 2 失访 3 现场补充病例 4 查无此人 5 完成调查 6 其它
附表7 死亡漏报核查登记表
填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公章)
死者姓名 | 性别 | 身份证号 | 死亡日期 | 死亡年龄 | 网报日期 (未网报则画“×”) | 漏报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附表8 死亡漏报率计算表
填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公章)
年龄组 | 人口数 | 网报死亡人数 | 漏报人数 | 实际死亡人数 | 漏报率(%) |
0 |
|
|
|
|
|
1-4 |
|
|
|
|
|
5-9 |
|
|
|
|
|
10-14 |
|
|
|
|
|
15-19 |
|
|
|
|
|
20-24 |
|
|
|
|
|
25-29 |
|
|
|
|
|
30-34 |
|
|
|
|
|
35-39 |
|
|
|
|
|
40-44 |
|
|
|
|
|
45-49 |
|
|
|
|
|
50-54 |
|
|
|
|
|
55-59 |
|
|
|
|
|
60-64 |
|
|
|
|
|
65-69 |
|
|
|
|
|
70-74 |
|
|
|
|
|
75-79 |
|
|
|
|
|
80-84 |
|
|
|
|
|
85及以上 |
|
|
|
|
|
合计 |
|
|
|
|
|
备注:实际死亡人数=网报死亡人数+漏报人数,漏报率(%)=漏报人数/实际死亡人数×100% |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