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肺病的概念 尘肺病是指在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吸入生产性粉尘是其唯一的病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生产性粉尘是专指在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飘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危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危害因素。 根据劳动者接触矿物质粉尘性质不同,尘肺病分为:矽肺(接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硅酸盐尘肺(接触石棉、水泥、云母、滑石等粉尘)、炭素尘肺(接触煤炭、炭黑、石墨等粉尘)、金属尘肺(如铝尘肺等)以及混合型尘肺(如煤矽肺)。现行职业病目录中共12种尘肺病: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和铸工尘肺。 尘肺病按其发病进程分为壹期尘肺;贰期尘肺;叁期尘肺;一般来说尘肺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均较长,在临床监护好的情况下,许多尘肺病病人的寿命甚至可以达到社会人群的平均水平。但不排除短期大量的暴露于高浓度粉尘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很高的粉尘中,病程进展快,易发生并发症,病人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病情恶化。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矿物性粉尘接触史,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高千伏或数字化摄影(DR)后前位胸片表现为主要依据。结合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类似肺部疾病后,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片,方可诊断。 尘肺病临床主要是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个别患者会出现咯血,一般为自限性的,合并肺结核是咯血的主要原因。除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常见的有全是消瘦,消化功能减弱,胃纳差,腹胀,大便秘结等。
尘肺病病人常常发生不同的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最常见。主要有呼吸系统感染、肺结核、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
一级预防是消除职业危害因素,减少尘肺病例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潜在的尘肺病人,采取措施防止尘肺病的发生或进展;三级预防是对尘肺病人积极治疗,使其康复。其中,一级预防主要是控制尘源,防尘降尘,是防治尘肺的根本,如果做的足够好,就不会发生尘肺,当然实际情况是现场一级预防往往不尽人意。同时要做好二、三级预防,定期开展健康监护、做好尘肺病人的综合治疗与康复。
一是口服药物抗纤维化治疗,整体效果有限;二是大容量肺灌洗,可以排除一定数量的沉积于呼吸道和肺泡中的粉尘;三是肺移植,它是终末期尘肺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极大改善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需要长期吃抗排异药物;四是预防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延缓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病人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