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触摸眼口鼻前、接触污染物后均应用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遮掩口鼻并及时洗手。
(2)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家庭生活场所日常应以常规清洁和通风为主,如家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或罹患传染病时,应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3)做好健康监测。家长要密切留意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乏力、干咳、腹泻、呕吐、恶心等不适症状时,及时报告学校,尽早到医疗机构就诊,切勿带病上学,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
(4)做好自身防护。尽可能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前往公共场所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5)积极接种疫苗。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按国家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6)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保持规律生活作息,循序渐进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保持良好心态。
2.学校与托幼机构
(1)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相关措施和制度。学校及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缺勤登记、病因追踪、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度。
(2)加强健康监测。一旦发现托幼儿童和学生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就医,避免学生及教职工带病上课或工作。
(3)切实履行疫情报告责任。严格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标准和流程,发现聚集性疫情后,立即报告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积极配合调查,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4)严把病愈返校关。当学生及托幼儿童被确诊为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时,须持复课证明方可复课。流感病例要求发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复课,腹泻患者要求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后方可复课。
(5)保持良好的校园环境卫生。做好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消毒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风不良的建筑可采取排风扇进行机械性通风换气; 规范消毒剂使用和操作,配备足够的盥洗设施,提醒教职员工和学生做好手卫生。
(6)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倡导、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防病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