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8日是第17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为了同一健康而努力”。近日,国家疾控局、国家卫健委印发《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为进一步做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作出了指引,下面请跟随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起学习有关狂犬病防控的新知识吧!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大多数人间狂犬病病例是由于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所致,少数是由被抓挠或伤口、粘膜被狂犬病病毒污染所致。狂犬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病程一般不超过6天,病死率几乎为100%。
二、哪些动物可以传播狂犬病?
狗、猫、野生/流浪的食肉哺乳动物,如狼、狐狸、獾、蝙蝠等,被这类动物咬伤后,需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牛、羊、马、猪等家畜,兔类(兔形目)和鼠类(啮齿目)。
非哺乳动物,如禽类、冷血动物、昆虫等。
三、狂犬病的潜伏期是多长?
狂犬病的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通常2-3个月,极少超过1年),潜伏期长短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等因素相关。病毒数量越多、毒力越强、侵入部位神经越丰富、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越短。
四、狂犬病暴露分级及免疫预防处置
五、暴露后伤口如何处置?
伤口处置包括彻底冲洗和规范清创处置。伤口处置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置。冲洗或者清创时如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1)伤口冲洗: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较深伤口冲洗时,可用注射器或者专用冲洗设备对伤口内部进行灌注冲洗,做到全面彻底。
(2)消毒处理:伤口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首先予以清创。
(3)综合暴露动物类型、伤口大小和位置以及暴露后时间间隔等因素对伤口进行区别处理。
(4)根据伤口污染或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
六、哪些动物可以传播狂犬病?
5针免疫程序:于0(注射当天,下同)、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次,共注射5剂次。
“2-1-1“”免疫程序:于0天注射狂犬病疫苗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次),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共注射4剂次。
七、被咬伤后都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吗?
(2)如果已经全程接种过狂犬疫苗,3个月内(按照最后一针时间计算)不需要再接种疫苗。
(3)3个月及以上者,需第0天和第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4)接种疫苗过程中又受伤,只需处理伤口,按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接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