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防寒保暖
个人防护方面,应注意更换厚衣物,比如棉裤,以及穿戴防护用品,如帽子、口罩、围巾、手套等。同时,减少户外活动,降低室内外的巨大温差对身体的危害。
二、注意取暖安全
寒潮天气来临时,应关闭门窗,使用供暖设备(空调、暖气等),降低低温暴露。使用电暖气等设施的,应注意用电安全。此外,在天气晴朗时,应注意居室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采用燃煤等取暖的居民应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等。饮食方面,应加强营养,多吃热食,少吃凉食,多补充水分。
集中供暖后,室内温度会上升,但也会出现室内干燥、室内外温差大等情况,一冷一热易诱发疾病。广大居民应注重室内增湿,天气晴好时,适时做好室内通风换气,家庭、办公场所等室内空间不宜长期门窗紧闭,外出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三、关注重点人群
冬季气温初次骤降,广大居民都会有所不适,机体也会有一个适应与调节过程。特别是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的人群,初冬乍寒,这些人群健康状况更易受寒潮影响,重点人群应注意对寒潮天气的健康防护:添加棉衣棉裤保暖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头部、胸背、脖子和四肢的保暖;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做好保暖措施。同时,加强个人健康状况监测,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此外,寒潮天气时,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合理膳食,适度锻炼,增强抵抗力,关注天气预报及相关部门发布消息,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