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126102709.png 微信图片_20240126102709.png](/ueditor/asp/upload/image/20240129/17064885951132352.png)
2024年1月28日是第71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7届“中国麻风节”。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全面消除麻风危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麻风病(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源为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特别是多菌型患者。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及长期密切接触传播。95%的人对麻风分枝杆菌有自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分枝杆菌也不发病,少数免疫缺陷者才会发病。
大多数麻风病患者发病缓慢,且隐匿性进展,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基于宿主对麻风分枝杆菌特异免疫力的差异,麻风病的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皮肤和周围神经的症状与体征出现最早,也最常见,典型临床表现是皮损伴感觉减退或丧失,局部闭汗、毛发脱落,常伴有周围神经干的粗大、触痛和疼痛等。未经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畸残。
早期发现麻风病例,及时规则地接受联合化疗(利福平、氨苯砜、氯法齐明等几种药物同时治疗)是控制传播的主要措施。由于联合化疗治疗一周可以杀死患者体内99.9%的麻风杆菌,因此麻风患者在经过规范治疗后可以参加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
麻风病不遗传。目前,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我国对麻风病实施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控机制,采用联合化疗方式治疗半年或1年即可完成疗程,大部分患者2-3年即可完全治愈。
![640 (2).jpg 640 (2).jpg](/ueditor/asp/upload/image/20240129/17064886251223401.jpg)
目前,虽然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麻风病,但通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普通人预防麻风病,要作息规律,加强营养,适量运动,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
密切接触未经治疗的处于传染期的麻风患者时,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处理被麻风患者污染过的用品时,做好防护,避免皮肤损伤;提倡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开展化学预防干预,可以降低患麻风病的几率。
麻风病最重要的预防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众人群麻风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早期发现可疑患者,促进患者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