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容易导致某些食物病变,同时适宜某些有毒植物生长,食用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春季谨防食用这些食物引起中毒:
一、发霉甘蔗
春季多雨潮湿,甘蔗极易发生霉变,产生节菱孢菌,节菱孢菌中含有“3-硝基丙酸”,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短时间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可留下语言、运动障碍等后遗症,甚至导致缺血、呼吸衰竭死亡。
目前,食用霉变甘蔗引起的中毒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唯一能够确保不中毒的办法就是避免食用霉变甘蔗。
质软、变色、酒味、长毛、红心的甘蔗,都不建议食用。
二、发芽马铃薯
很多家中都会储存一些马铃薯,随吃随做。但存放时间过长,土豆表面会长出绿芽,导致龙葵素的含量显著增加。龙葵素是一种较强的毒素,食用0.2克-0.4克即可引起中毒。
患者首先感到咽喉部瘙痒,随后上腹部烧灼、发热或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大量食用可导致死亡。
谨记发芽、皮肉变色的马铃薯不可食用。
三、野蘑菇及野菜
春季毒蘑菇生长旺盛,是毒菇中毒的高发季节。毒蘑菇与食用菇没有明显区别,仅凭肉眼难以鉴别,容易因误食而造成食物中毒,误食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死亡率极高。同样,春天的野菜鲜嫩可口,但野菜种类繁多,极易误辨,与有毒植物混淆,造成食物中毒。
切勿采摘不熟悉的野菜与蘑菇,对于熟悉的品种,也要先浸泡或焯水后再食用。
四、鲜木耳
春季是木耳高产季,刚采摘的木耳鲜嫩可口,但鲜木耳不宜立刻食用。 新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感物质,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受太阳照射,会引发日光性皮炎,这种有毒光感物质还易被咽喉粘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 食用新鲜木耳前,必须焯水或者浸泡,降低有害物质,切记不可过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