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点传染病之一。患者不规范服药是导致抗结核治疗失败、复发、病情加重和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彻底根治肺结核,不但需要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更需要患者保持较高的服药依从性。
1. 什么是服药依从性?
服药依从性是指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整个过程遵从医嘱和治疗的程度。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服药依从性密切相关,与其他疾病相比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可以维持满意的血药浓度水平,降低治疗失败和转为耐药结核病的风险,提高治疗成功率。
2. 服药依从性差有什么行为表现?
(1)随意调节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
有的患者认为用药量越大,见效就越快,因此随意增加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虽然药物的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但是如果超过安全剂量范围,轻则产生不良反应,重则造成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2)不按规定的用药间隔时间给药。
除了用药剂量外,给药间隔时间也必须恰当,才能维持适宜水平的血药浓度,保持疗效。比如口服药每隔24小时服药1次,因为忘记服药,间隔时间过长或在第二天短间隔内服药两次,或将两次用量合并1次用,致使血药浓度波动很大,过高时超过安全范围,引起中毒;过低时达不到杀菌作用,产生耐药性,感染不能及时控制。
(3)不坚持用药疗程,随意停药。
肺结核的疗程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的,一般初治肺结核疗程半年左右,复治肺结核疗程8个月左右,结核性胸膜炎疗程9-12个月左右,耐药肺结核患者一般疗程在18-24个月。当然有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一些合并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并且控制不稳定的患者疗程可能还需要适当的延长。有些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自觉症状消失,身体状态恢复,就自行停药,其结果就是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未能彻底消灭,疾病再次复发。还有些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时用时停,导致耐药或疾病反弹复发。
目前我市统一使用的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简称FDC),就是将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按一定的剂量配方制成的一种复合制剂。其显著优点是确保了联合、适量,防止单一用药,达到有效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被确定为国家规划的抗结核病药品。以初治患者为例,强化期使用4联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每日服药1次,2个月,共60次;继续期使用2联固定剂量复合制剂(异福胶囊),每日服药1次,4个月,共120次。
3. 服药依从性差有什么危害?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因此抗结核治疗最忌讳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患者一旦不坚持规律治疗,经常漏服药物、间断服药或者擅自停药,很容易产生以下严重后果:
(1)治疗难度增加。疾病治疗不彻底,体内结核分枝杆菌反复繁殖,形成慢性排菌,导致初治病例失败率大大升高,复治患者增多,病情加重。
(2)传染期加长。患者排菌期延长,造成结核分枝杆菌传播,传染更多的健康人。
(3)容易产生耐药性。不规律服药容易产生耐药突变。一旦演变成耐药肺结核,治疗会变得更加困难,治疗期延长3—4倍,严重者可导致治疗无效死亡。
4. 肺结核患者如何提高服药依从性?
(1)肺结核患者应遵守与当地乡镇卫生院(社卫中心)签订的《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责任医师团队服务协议》,遵照定点医院主诊医生制定的服药方法、剂量,按时服药,规律治疗,及时杀灭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争取一次性治疗成功,绝不能根据自身症状的有无决定用药与否,未经定点医院主诊医生同意,不得自行中断治疗和改变用药方法。
(2)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服药后不舒服(多数为药物不良反应),要随时向主诊医生咨询,及时复诊,切忌自行停药。
(3)按照主诊医生预约的时间,及时随访复查和取药,动态观察肺部病灶的变化情况,不得等自己有时间了再复诊,以免病情变化延误诊治或缺药导致治疗中断。
(4)积极配合当地的疾控中心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卫中心、村卫生室/社卫服务站)的督导访视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坚持全程、规律用药。
结束语
肺结核患者严格遵守医嘱,有高质量的依从性,也就意味着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疗效,防止治疗失败、复发和耐药。坚持规律全程的治疗,大部分肺结核患者能够治疗成功,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所以,肺结核患者要严格遵守医生确定的治疗方案,服从医护人员的指导,记得坚持服药打卡,防止不规律用药,患者家属也要做好家庭督导,促使患者完成疗程,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