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通过携带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导致感染,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天气逐渐回暖,各种蚊虫开始活动,如果被携带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就有可能感染疟疾,所以,到疟疾流行地区旅行、商贸、务工或学习,要注意做好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一、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因发作时患者会感觉“发冷”“发热”“寒战”,俗称“打摆子”。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5种: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
![f4a28cc7a36e8ea81f9996a89782653.png f4a28cc7a36e8ea81f9996a89782653.png](/ueditor/asp/upload/image/20240416/17132277298842833.png)
二、疟疾都有哪些症状?
由于感染的疟原虫虫种、株和程度不同以及个体免疫差异,疟疾的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典型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症状缓解,一般一天发作一次,间日疟和三日疟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肿大、贫血。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则,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如不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重症,危及生命。
![079231adea1a2e2873d4abf27bfad89.png 079231adea1a2e2873d4abf27bfad89.png](/ueditor/asp/upload/image/20240416/17132278899423460.png)
三、疟疾分布在哪些地方?
疟疾分布于全球北纬60°和南纬45°之间的广泛地域,其中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疟疾流行最为严重,每年疟疾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占全球的90%以上,绝大多数是恶性疟。间日疟是非洲之外的南美洲、东南亚和东地中海地区分布最广泛的疟疾种类,但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等国亦有分布。三日疟和卵形疟多见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诺氏疟主要发现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我国已消除本土疟疾,但每年仍有数千例境外输入性病例,输入来源主要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各种疟疾均有输入,以恶性疟为主,间日疟次之,部分患者可为混合感染。
四、如何预防疟疾?
疟疾是蚊传疾病,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最简便有效的措施。
(一)出境前
应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二)境外旅游或居住期间
![82231e9fbfcd315aa02f2214b5259d2.png 82231e9fbfcd315aa02f2214b5259d2.png](/ueditor/asp/upload/image/20240416/17132279379525633.png)
1. 尽量避免在流行国家或地区的黄昏到次日黎明时段(蚊虫活动高峰期)到野外活动;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涂抹防蚊虫叮咬的驱避剂,防止叮咬。
2. 住所提倡使用蚊帐、纱门、纱窗、蚊虫趋避剂等防蚊措施,长期居住者推荐采用长效杀虫剂处理蚊帐以及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等,并加强居住地的环境治理,减少蚊虫孳生。
3. 一旦出现发冷、发热、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恶化。
(三) 回国后
1. 重点人群
(1)入境时,若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如实向海关申报健康状况及疟疾流行区旅居史,配合做好传染病排查工作。
(2)入境后,如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确诊疟疾后需按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物。
2. 病家及其周边人群
(1)疟疾患者的共同居住人员及周边人群要在卧室喷洒杀虫剂、点蚊香和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同时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户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要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要涂抹驱避剂,避免蚊虫叮咬。
(2) 病家及其周边人群应清除居住环境中的杂草,及时清理积水,疏通沟渠并加盖板,规范管理水养植物,有效治理蚊虫孳生地。
![a2cf0a9c5fac6814338d00046317a98.png a2cf0a9c5fac6814338d00046317a98.png](/ueditor/asp/upload/image/20240416/1713227986266988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