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是第17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是“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我国于2021年获得了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但输入性疟疾仍在危害我国公众健康。
“五一”假期将至,出境旅游人员较多,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大家在享受旅行快乐的同时,做好防护,警惕疟疾感染和输入。
一、认识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瘴气”“冷热病”,是由疟原虫寄生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也可经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及母婴感染而传播。在我国疟疾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二、疟疾的临床表现
由于感染的疟原虫种、株和程度不同以及个体免疫差异,疟疾的临床表现不一。典型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等症状,可伴头痛、乏力、呕吐、腹泻、肌肉和关节疼痛等,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则,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出现谵妄、昏迷,甚至死亡。
三、疟疾的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疟疾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流行最为严重。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巴西等热门旅游国家均有疟疾病例报告。
季节分布:一般是夏秋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四季都可发病。
我国疟疾病例以输入性疟疾为主,主要为青壮年男性出国务工人员,以恶性疟多见。
四、如何预防疟疾?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五、出境旅游或者务工人员疟疾防治
(一)出境前
应了解目的地国家的疟疾流行状况,学习疟疾防控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二)境外旅游或居住期间
1. 尽量避免在流行国家或地区的黄昏到次日黎明时段(蚊虫活动高峰期)到野外活动;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涂抹防蚊虫叮咬的驱避剂,防止叮咬。
2. 住所提倡使用蚊帐、纱门、纱窗、蚊虫驱避剂等防蚊措施,长期居住者推荐采用长效杀虫剂处理蚊帐以及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等,并加强居住地的环境治理,减少蚊虫孳生。
3. 一旦出现发冷、发热、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恶化。
(三) 回国后
1. 重点人群
(1)入境时,若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如实向海关申报健康状况及疟疾流行区旅居史,配合做好传染病排查工作。
(2)入境后,如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确诊疟疾后需按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物。
2. 病家及其周边人群
(1)疟疾患者的共同居住人员及周边人群要在卧室喷洒杀虫剂、点蚊香和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同时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户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要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要涂抹驱避剂,避免蚊虫叮咬。
(2) 病家及其周边人群应清除居住环境中的杂草,及时清理积水,疏通沟渠并加盖板,规范管理水养植物,有效治理蚊虫孳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