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加之天气寒冷,人们在室内停留时间延长,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流行。
一、个人预防要点
1.及时接种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是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为传染病防控重点人群,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腮腺炎疫苗等,有效降低冬季传染病感染风险。目前尚无针对性疫苗的传染病,重点做好个人防护。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预防疾病感染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多种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接触眼口鼻前均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臂、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在呼吸道传染病多发期,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确需外出,应注意规范佩戴口罩,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3.提高自身免疫,保持良好心态
天气变化时,注意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多吃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
4.做好健康监测,有病及时就医
做好自身健康监测,不带病上课或上班,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诊断为传染病的,遵照医嘱实行居家管理或住院治疗。
二、家庭预防要点
1.保持居家环境卫生
家庭要做到勤开窗通风,保持房间通风换气。经常通风可降低室内病毒的浓度,减少患病机会。居室每天室内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家庭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换勤晾晒。
2.适时开展居家消毒
家庭成员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在及时就医的同时,可以使用84消毒液对居室台面、门把手、开关等接触频繁部位及浴室、卫生间等共用区域进行清洁与消毒,避免疾病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3.加强日常健康监测
密切留意家人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避免带病上课或上班,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按照医嘱实行居家或住院治疗。
三、校园预防要点
1.做好校内人员健康监测
托幼机构、学校安排专人对师生员工(包括食堂、门卫等校内工作人员)落实晨午(晚)检、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时,视情况就医或回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对缺勤师生要进行原因追踪。
2.切实加强疫情信息报告
学校、托幼机构应明确疫情报告人,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疑似症状的学生及同一班级出现多名症状相似的学生时,老师应第一时间向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和校长(园长)报告,并及时向辖区教育及卫健部门报告,配合开展调查处置工作。
3.规范开展校园卫生清洁与消毒
在注意保暖的基础上,定期对校园公共区域(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开窗通风,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放学后可对教室课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表面用含氯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发生传染病的校园应做好终末消毒。
4.倡导师生积极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有疫苗预防且学校内多发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学校应做好疫苗接种史调查工作,对免疫空白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
5.持续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进课堂、微信公众号健康科普、告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对老师、学生和家长持续进行冬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强化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使用公筷、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做好自身防范。
供稿:宝鸡市疾控中心(宝鸡市卫监所)传染病防控与监督科